> 网络技能 > 宋朝封禅的是谁

宋朝封禅的是谁

宋朝封禅的是谁

宋真宗赵恒。本名赵德昌,改名赵元休、赵元侃。宋朝第三位皇帝(997年5月8日-1022年3月23日在位),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,母为元德皇后李氏。赵恒爱好文学,擅长书法,谚语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即出自他所撰的《励学篇》。著有《御制集》三百卷传世,今仅存《玉京集》六卷,《全宋诗》录有其诗。

景德五年(1008年)正月初三,王旦率群臣早朝完毕时,有司来报,称“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”,赵恒“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,号称天书”。

为了证明“天书”真的是从天而降,赵恒还特意精心编造了一个故事:“半夜我刚要睡,忽然卧室满堂皆亮,我大吃一惊,见到一个神人忽然出现,此人星冠绛袍,对我说:‘一月三日,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,到时会降天书《大中祥符》三篇,勿泄天机!’我悚然,起身正要答话,神人忽然消失,我马上用笔把此事记了下来。

从十二月一日起,我便蔬食斋戒,在朝元殿建道场,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,终于盼来了天书。适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发现有帛布悬于屋脊上,即遣中使去察看,回报说帛布还包有类似天书的东西,封口隐然有字。原来正是神人说的天书啊!”王旦等当即再拜称贺。

赵恒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,诚惶诚恐地把那所谓的“天书”迎奉到道场,当众开了封口。只见帛布上写的是:“封受命。兴于宋,付于慎,居其器,守于正,世七百,九九定。”另外还有黄色字条三幅,内容的意思是说赵恒以孝道承统,务以清净简俭,必致世祚长久云云。

赵恒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宣读后,依旧包起,郑重盛入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,另派官员祭告天地、宗庙和社稷。即在崇政殿设斋宴,接受百官朝贺。为了扩大影响,赵恒趁热打铁,接连下了几道诏令:大赦、改元、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、群臣加恩、特允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祝等。

又授意大臣陈尧叟、丁谓等加以经义附和。一时间,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“争言祥瑞”的热潮。三月,由王旦牵头,动员了文武百官、藩夷僧道及耋寿父老等二万四千三百余人,连续五次联名奏请赵恒封禅。赵恒向三司询问经费事宜后,即命翰林及太常详拟封禅仪注,又任命了主要负责官员。

六月初,派王钦若为先行官,赴泰山筹办具体事宜。王钦若一到乾封(今山东泰安)即上言:“泰山醴泉出,锡山苍龙现。”不久,又遣人将自己伪造的“天书”驰送京都。赵恒再次召集朝臣,宣告自己所梦“来月上旬,将赐天书泰山”的预示。即密谕王钦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报,果然应验了,王旦等又是再拜称贺。

当伪造天书,一切准备就绪后,赵恒即于十月初正式就道东行。那“天书”被载以玉辂,在前开路;王旦等文武百官随从;还有一大批供役人员,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,历时十七天始到达泰山。在山下斋戒三日,始行登山。按照事先拟定的礼注,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后,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礼。

赵恒改乾封县为奉符县;封泰山神为“天齐仁圣帝”;封泰山女神为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”;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《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》。之后,又是一连串的庆贺活动。总计这次“东封”,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内,前后花了四十七天时间,演绎了一场彻彻底底的闹剧,而赵恒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封禅泰山的最后一位皇帝。

由天命耳

赵恒年幼时曾登万岁殿,坐上皇帝的宝座,宋太祖赵匡胤对此十分惊奇,摸着他的头问:“天子好做吗?”赵恒回答说:“听从天命罢了。”

游幸龙门

据《宋史》载,景德四年(1007年),赵恒入洛阳拜先皇陵,游幸龙门,并亲自赐书刻碑,对龙门风光大加赞赏,留下“高阙巍峨,群山迄逦”“结而为山,融而为谷”“形胜居多,莫灵萃止”等句,此碑称“伊阙铭碑”,与褚遂良所书的“伊阙佛龛之碑”并称龙门书法艺术“双璧”。

宽仁待人

赵恒在位时,有一个士兵犯了罪过,按律应当处死。赵恒饶他一命,判决打二十脊杖发配远方。这个士兵高声叫唤愿受剑处死,而不愿服处杖刑,执刑的人不知如何是好,于是向赵恒奏请处理意见。赵恒派人传宣圣旨道:“必须先服杖刑后,再来听旨是否处斩。”不一会施过杖刑后,执刑者来取圣旨,赵恒说:“他只是害怕挨杖刑;既然已经打过了,就送去发配之地,别的不再问了。”